1. 首页 >> 百科知识

(杜仲栽培技术培训)杜仲树的栽培技术

杜仲是如何培育的?

杜仲,又名电木,属于杜仲科。杜仲。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,能抵御严寒,能在-30℃正常生存。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,适应性强。对土壤的选择没有严格要求,但土层深厚、疏松、肥沃、湿润、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合适。那么你

知道杜仲是怎么栽培的吗?下面是边肖介绍的杜仲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杜仲栽培技术。

1.土地选择和准备

选择土层深厚、土壤疏松肥沃、酸性至微碱性、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,深挖土壤,耙平,按行距2-2.5m× 3m挖一个坑,深30cm,80cm见方,施土杂肥2.5kg,饼肥0.2kg,骨粉或过磷酸钙0.2kg,火土灰等。进洞。苗床精细耙平后,做成1.2米宽的边框。

2.田疃管理

①苗期种子管理。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、浇水、施肥。苗木应避免烈日暴晒,并适当遮荫。旱季要及时做好喷灌,防止干旱,雨季要注意防洪。结合中耕除草追肥4-5次,每亩每次施尿素1-1.5公斤或腐熟薄肥3000-4000克。若幼苗主干弯曲,可在早春时沿地表将地上部分全部摘除,以促进新枝发育,并可选择1条粗壮、挺拔的新枝作为新主干,其余均可摘除。

②1-2年生苗达到1m以上时,可在第二年春季落叶后、发芽前栽植。根据以上株距,每穴1株。幼树生长缓慢,应加强抚育,每年春夏进行中耕除草,结合施肥。秋季或翌年春季,应及时除去基部枝条,剪去交叉过密的枝条。成年树也应适当追肥。北方地区8月份停止施肥,避免后期生长过快,降低抗寒能力。

杜仲苗木管理。

1、间苗

将出苗过密的幼苗分开移栽,使株距保持在8 ~ 10 cm左右,在幼苗基本盛开后、真叶开放前移栽,无真叶的幼苗根部几乎不需要根。阴天或傍晚,轻轻挑出(尽量带泥)坚硬的竹片,用镐(一把)种下,种下后浇水,7-10天后用极轻的人尿粪便或尿素施肥。

2、喷药保苗

整个苗期都要喷洒农药,防治随后引来的蝗虫、天牛等害虫。

波尔多液可以防治水稻纹枯病,但幼苗得了水稻纹枯病后再喷洒波尔多液是没有用的,要用抗枯灵和多菌灵浇水。同时要做浅锄,提高地温,多浇些轻肥,增强土壤肥力。

霜霉病叶有黑点,背面结霜落叶;核盘菌的特征是根和茎腐烂。气温20摄氏度左右时,长期下雨,湿度大,土壤肥力不足,苗圃受幼龄杜仲病原菌感染。代森锰锌、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可以喷洒或浇灌。松土增加地温,在植物根部撒1:4草木灰和生石灰粉,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外,注意田间排水。

3.拔去杂草,松土

幼苗出土后,见草就拔,防止草荒;四片真叶后,要松土除草。早锄可以提高地温,对抗病源。开始时要轻松1 ~ 2遍,整个苗期要松土锄4遍。8月高温期,只拔草不松土。

4.施肥

苗期施肥应"少吃多吃"最好用农家肥和复合肥,施肥要轻。每次松土后稀释为宜,不能用碳酸氢铵,以防肥害。苗高30厘米后,下雨天可撒尿,每亩用量每次4 ~ 5公斤。苗高40 cm后,可每隔15 ~ 20天轻洒一次尿素。杜仲苗在秋季生长迅速,肥料跟上。最大苗当年可长高100 ~ 110 cm,可培育出优质苗。


版权声明: 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